张保生,0638太阳集团官网名誉院长,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,证据科学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,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证据科学学科负责人,教育部、外专局“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”(111计划)证据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,证据科学课程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带头人,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罪证据分析研究基地首席专家,0638太阳集团官网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武汉大学兼职教授,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,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,国际诉讼法协会会员,国际证据科学协会副主席。
电子邮箱:bensenzh@cupl.edu.cn
一、教育背景
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哲学专业本科生毕业,获哲学学士学位
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,获哲学硕士学位
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,获法学博士学位
2000年10月-2001年1月,英国肯特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
2002年1月-12月,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
2007年7-8月,德国佛来堡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
2011年8-10月,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
2015年4月,瑞士洛桑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访问学者
2017年4月,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
2017年7月,德国马普外国法与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
二、承担项目情况
1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《司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》(2017)项目批准号:17ZDA129
2.中央政法委委托项目:《司法体制改革评估项目》(2016),已结项。
3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《基于管理决策和法庭决策的证据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》(2013)项目批准号:71371188,已结项。
4.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》(2011)。
5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《事实调查模式下的证据管理研究》(2008)项目批准号:70873134,已结项。
6.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《证据科学的理论体系及应用研究》,首席专家(2006年)项目批准号:06JZD0011,已结项。
7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《证据法基本范畴研究》(2005年)教社科司函[2005]217号,已结项。
8.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重点项目:《证据法比较研究》(2004年)合同编号:03FB1014),已结项。
9.教育部“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”项目《证据法中的正当理由研究》,(2004年)教外司[2004]176号,已结项。
10.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《法律推理研究》,项目批准号:97BFX005,已结项。
三、主要学术成果
著作:
1.《证据法学》(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,第4版)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23年版(主编)。
2.《证据法的理念》,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。
3.《证据法哲学——在探究真相的过程中实现正义》新加坡何福来(Ho Hock Lai)著,与樊传明、曹佳等合译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。
4.A Dialogue Between Law and History: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acts and Evidence,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. 2021. 2020. (Co-Editors: Thomas Yunlong Man and Jing Lin)
5.《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》,沈德咏主编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20年版(第一副主编)。
6.《证据科学论纲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(与吴洪淇等合著)。
7.《事实与证据:哲学与法学的对话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18年版(与童世骏共同主编)。
8-10.系列教材:《证据法学》(国家十二五、十一五规划教材第3版、第2版、第1版)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18年版、2014年版、2009年版(主编)。
11.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轨迹1978-2014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16年版(与常林合著)
12-18.系列著作: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20-2021》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9》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8》、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7》、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6》、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5》、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4》,分别为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23年版、2020年版、2019年版、2018年版、2017年版、2016年版、2015年版(与张中等著)
19-20.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7-2018》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5-2016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22年版、2018年版(与王旭共同主编,褚福民、袁丽副主编)
21-28.系列著作: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4》、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3》、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2》、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1》、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0》、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09》、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-2008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16年版、2015年版、2014年版、2013年版、2012年版、2011年版、2010年版(与常林共同主编)
29.《马萨诸塞州司法行为准则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16年版(与曹佳等合译,满运龙审校)
30.《艾伦教授论证据法(上)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(与王进喜等译)
31.《证据法学》(法硕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(与王进喜、张中、吴丹红、房保国合著)
32.《证据分析》(第二版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(与朱婷、张月波等合译)
33.《社会交际心理学-人际行为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(与李晖、樊传明合译)
34.《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(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)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08年版(主编)
35.《证据法:文本、问题和案例》(第三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(与王进喜、赵颖合译,满运龙校)
36.《世界贸易宪法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(与满运龙合译)
37.《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00年4月版(独著)
38.《思维学引论》,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版(与陈新夏、郑维川合著)
39.《管理哲学纲要》,红旗出版社1987年10月版(与肖明等合著)
学术论文:
1.《鉴定意见可靠性问题研究》,《中国司法鉴定》2023年第3期(与董帅合作)。
2.《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之协同化建设路径——兼与单一立法路径说商榷》,《中国司法鉴定》2023年第1期(与贠丹等合作)。
3.《论我国司法鉴定基本原则的构建——基于中欧司法鉴定规范的比较分析》,《厦门大学学报》2022年第6期(与岳军要合作)
4.《证据科学新兴交叉学科研究报告》,《证据科学》2022年第2期(与王旭、张中等合作)。
5.《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一种证据推理模型》,《证据科学》2021年第5期(与杨菁合作)。
6.《证据法的基本权利保障取向》,《政法论坛》2021年第2期。
7.《<人民法院诉讼证据规定适用指南>的理论逻辑和要点分析》,《法律适用》2021年第1期。
8.《中国司法文明发展的轨迹(2015-2019年)——以中国司法文明指数为分析工具的研究》,《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20年第6期(与王殿玺合作)。
9.《中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向专家证人的角色转变》,《法学研究》2020年第3期(与董帅合作)。
10.《陈光中司法文明三阶段新论的法治意义》,《证据科学》2020年第3期。
11.《中国证据法治前进步伐(2017-2018年)》,《证据科学》2020年第1期(与王旭合作)
12.《法学与历史学事实认定方法的比较》,《厦门大学学报》2020年第1期。
13.《证据客观性批判》,《清华法学》2019年第6期(与阳平合作)。
14.《事实认定及其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》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6期。
15.《广义证据科学导论》,《证据科学》2019年第1期。
16.《人工智能法律系统:两个难题和一个悖论》,上海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8年11月,第47卷第6期。
17.《关于专家辅助人角色规定的变化》,《证据科学》2018年第26卷第5期。
18.《事实、证据之镜与事实认定》,载张保生、童世骏主编《事实与证据首届国家研讨会论文集》,0638太阳集团官网出版社2018年版,第154-170页。
19.《法治与德治——传统思维、现代理念与结合方式》,《师大法学》2017年第2辑(总第2辑),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。
20.《中国证据法40年》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8年第2期(与朱盛文、冯俊伟合作)
21.Rethinking Chinese Evidence Theories and Reconstructing System of Evidence: “A Thread for the Pearls of Chinese Evidence”, Front of Law China.2018, 13 (1): 6-20. (Co-authored by: YANG Ping)
22.《事实、证据与事实认定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17年第8期。
23.《非法证据排除与侦查办案人员出庭作证规则》,载《中国刑事司法》2017年第7期。
24.The ‘mirror of evidence’ and the plausibility of judicial proof,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& Proof 2017, Vol. 21(1-2) 119–132(Co-authored by: Jia Cao).
25.《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的最高人民法院》,载张文显主编:《公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》,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,第545-553页(与李吟合作)。
26.《审判中心与控辩平等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,2016 年第3 期(总第129 期)。
27.《“司法文明指数2015”评估方案和排名分析》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6年,第24卷(第1期)。
28.《证据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审判中心的前提》,载《法律适用》2015年第12期。
29.The Role of Forensic Examination at Trials in China,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,July-December,2015.11, Volume 2, Issue 1,ISSN:2349-5014,p.149-158.
30.《司法文明指数是一种法治评估工具》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5年第1期。
31.《司法改革应遵循证据裁判原则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14年第6期。
32.《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需处理好十个关系》,载《人民论坛》2014年11月上。
33.《审判中心与证据裁判》,载《光明日报》2014年11月5日理论版,《新华文摘》2014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刊”全文转载。
34.《检察业务考评与错案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》(与张晃榕合作),载《中国刑事法杂志》2014年第4期。
35. Reforming the Criminal Evidence System in China, Asian Criminology (2014)9:103-124, DOI 10.1007/s11417-013-9179-x(Co-authored by: Fei Zheng).
36.《世界法治指数对中国法治评估的借鉴意义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,2013年第6期(与郑飞合作)
37. The Value Basis of Evidence Rules, in Deshun Li editor, Values of Our Times, Springer the Language and Science, pp.259-272,3-5-2013(Co-authored by: Chuanming Fan).
38.刑事错案及其纠错制度的证据分析》,载《中国法学》2013年第1期,《新华文摘》2013年第13期全文转载。
39. Applications and Trends of Digital/Electronic Evidence in Chinese Litigation, IUS GENTIUM,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LAW AND JUSTICE, VOLUME 15, Springer Science+Business Media B.V. 2012, pp.305-323 (Co-authored by: Huangxun Chen).
40-45.系列论文:《2015—2016 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步伐》(与王旭合作),《2014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(与常林合作)、《2013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(与常林合作)、《2012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(与常林合作)、《2011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(与常林合作)、《2010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(与常林合作),分别载于《证据科学》2017年第6期,2016年第3期,2015年第3期,2014年第2期,2013年第2期,2012年第2期。
46.《证据制度建设是司法改革首要任务》,载《中国改革》2011年第9期
47. Evidentiary Provisions of the People’s Courts and Transition of the Judges’ Role, SUPREME COURT LAW REVIEW (2010), 49 S.C.L.R. (2d), pp.491-509, (Co-authored by: Hua Shang).
48.《中国法治30年:证据法学篇》,载《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1978-2008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(与朱盛文、冯俊伟合作)。
49.《审判职能、说服责任与“案结事了”》,载《证据科学》2009年12月第17卷第6期,《新华文摘》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。
50.《推定是证明过程的中断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09年第5期。
51.《论中国特色证据法学体系的建构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9年第6期。
52.《美国证据法的价值基础——以<联邦证据规则>为例的分析》,载《0638太阳集团官网学报》2009年第6期(与满运龙、龙卫球合作)。
53.《证据规则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体系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08年第2期。
54.《WTO反歧视改革模式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》,载《国际贸易》2007年8月号。
55.《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06年第6期,《新华文摘》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。
56.《学术评价的性质和作用》,载《学术研究》2006年第2期,《新华文摘》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。
57.《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法理学思考》,载《法学评论》2001年第5期。
58.《法律推理中的基本矛盾》,载《法理学论丛》第2卷,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。
59.《论法律推理的本质特征》,载《吉林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6期。
60.《法律推理活动和学说的历史考察》,载《烟台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2期。
61.《人工智能和思维的关系初探》,载《科学、技术与辩证法》1986年第1期。
其他文章:
1.《证据分析的方法和思路》,《检察日报》2022年6月16日第3版(学术版)
2.《证据分析的领域、方法和任务》,《法治日报》2022年4月20日法学院版。
3.《南澳地方法院陪审团审判印象》,《法制日报》2017年7月12日、7月19日、7月26日、8月2日、8月9日、8月23日、8月30日法学院版连载。
4.《错判,还是错放?》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2016-07-19v3。
5.张保生、樊传明:《司法改革必须尊重司法规律》,《司法改革内刊》2015年第2期。
译文:
1.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《刑事诉讼的法理和政治基础》,张保生、李哲、艾静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2007年12月,第15卷,第1、2期合刊。
2. 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《相关性和可采性》,张保生、强卉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0年第3期。
3.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《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和意义》,张保生、张月波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0年第4期。
4.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《证据法、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》,张保生、张月波、汪诸豪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0年第6期。
5.[美]戴维·伯格兰:《证据法的价值分析》,张保生、郑林涛译,载《证据学论坛》第13期(2007年)。
6. 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《民事诉讼推定再思考》,张家骥译,张保生校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1年第4期。
7. 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《证据与推论/概率与似真性》,张月波译,张保生校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1年第5期。
8.[美]罗纳德•J. 艾伦:《排除规则的困难》,郑飞、强卉译,张保生校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2年第6期。
9. [美] 罗纳德•J.艾伦:《证明责任》,蒋雨佳、强卉、张姝丽译,张保生校对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1年第5期,第19卷。
10.[美]罗纳德• J.艾伦:《专门证据的两个概念性困难》,刘世权译,张保生、满运龙校,《证据科学》2017年第1期,第25卷。
11.[美] 戴尔·A.南希:《裁判认识论中的真相、正当理由和知识》,阳平、张硕译,张保生校,载张保生、童世骏主编:《事实与证据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:哲学与法学的对话》,中国政法出版社2018年版。
12.[英]保罗·罗伯茨:《普通法系证据法的五个基本谬误》,阳平译,张保生校,《证据科学》2018年第1期。
13.[新加波]何福来:《事实认定》,张保生译,《证据科学》2019年第1期。
14.[美]罗纳德·艾伦、迈克尔·帕尔多:《相对似真性及其批评》,熊晓彪、郑凯心译,张保生校,《证据科学》2020年第4期。
15.[英]凯特·霍沃思:《录音带、笔录和审判:警察访谈证据的常规污染》,张保生、熊依婷译,《证据科学》2020年第6期。
16.[澳]克劳德·劳克斯等:《悉尼宣言——从基本原则视角重新审视法庭科学的本质》,何晓丹译,张保生校,《证据科学》2023年第4期。
四、获奖情况
1.2012年获教育部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“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”荣誉证书(编号:2012023)。
2.《法律推理的理念》(论文),2006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。
3.《法律推理引论》,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。
4.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-2014(8册)》,2019年5月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。
5. 《中国证据法治发展的轨迹1978-2014》(与常林合著),2020年获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。
6.《证据科学论纲》,2021年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。
7. 《证据法学》,2023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(线下课程)【《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》(教高函〔2023〕7号)】
1.Rethinking Chinese Evidence Theories and Reconstructing System of Evidence: “A Thread for the Pearls of Chinese Evidence”, Front.Law China.2018, 13 (1): 6-20. (Co-authored by: YANG Ping)
2.《事实、证据与事实认定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17年第8期。
3.《非法证据排除与侦查办案人员出庭作证规则》,载《中国刑事司法》2017年第7期。
4.The ‘mirror of evidence’ and the plausibility of judicial proof,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 & Proof 2017, Vol. 21(1-2) 119–132(Co-authored by: Jia Cao).
5.《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的最高人民法院》,载张文显主编:《公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》,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,第545-553页(与李吟合作)。
6.《审判中心与控辩平等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,2016 年第3 期(总第129 期)。
7.《“司法文明指数2015”评估方案和排名分析》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6年,第24卷(第1期)。
8.《证据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审判中心的前提》,载《法律适用》2015年第12期。
9.The Role of Forensic Examination at Trials in China,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,July-December,2015.11, Volume 2, Issue 1,ISSN:2349-5014,p.149-158.
10.《司法文明指数是一种法治评估工具》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5年第1期。
11.《司法改革应遵循证据裁判原则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14年第6期。
12.《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需处理好十个关系》,载《人民论坛》2014年11月上。
13.《审判中心与证据裁判》,载《光明日报》2014年11月5日理论版,《新华文摘》2014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刊”全文转载。
14.《检察业务考评与错案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》(与张晃榕合作),载《中国刑事法杂志》2014年第4期。
15. Reforming the Criminal Evidence System in China, Asian Criminology (2014)9:103-124, DOI 10.1007/s11417-013-9179-x(Co-authored by: Fei Zheng).
16.《世界法治指数对中国法治评估的借鉴意义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,2013年第6期(与郑飞合作)
17. The Value Basis of Evidence Rules, in Deshun Li editor, Values of Our Times, Springer the Language and Science, pp.259-272,3-5-2013(Co-authored by: Chuanming Fan).
18.《刑事错案及其纠错制度的证据分析》,载《中国法学》2013年第1期,《新华文摘》2013年第13期全文转载。
19. Applications and Trends of Digital/Electronic Evidence in Chinese Litigation, IUS GENTIUM,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LAW AND JUSTICE, VOLUME 15, Springer Science+Business Media B.V. 2012, pp.305-323 (Co-authored by: Huangxun Chen).
20.系列论文:《2014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、《2013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、《2012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、《2011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、《2010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》,分别载于《证据科学》2016年第3期,2015年第3期,2014年第2期,2013年第2期,2012年第2期。
21.《证据制度建设是司法改革首要任务》,载《中国改革》2011年第9期
22. Evidentiary Provisions of the People’s Courts and Transition of the Judges’ Role, SUPREME COURT LAW REVIEW (2010), 49 S.C.L.R. (2d), pp.491-509, (Co-authored by: Hua Shang).
23.《中国法治30年:证据法学篇》,载《中国法治30年回顾与展望1978-2008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(与朱盛文、冯俊伟合作)。
24.《审判职能、说服责任与“案结事了”》,载《证据科学》2009年12月第17卷第6期,《新华文摘》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。
25.《推定是证明过程的中断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09年第5期。
26.《论中国特色证据法学体系的建构》,载《法制与社会发展》2009年第6期。
27.《美国证据法的价值基础——以< 联邦证据规则>为例的分析》,载《0638太阳集团官网学报》2009年第6期(与满运龙、龙卫球合作)。
28.《证据规则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体系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08年第2期。
29.《WTO反歧视改革模式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》,载《国际贸易》2007年8月号。
30.《法律推理中的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06年第6期,《新华文摘》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。
31.《学术评价的性质和作用》,载《学术研究》2006年第2期,《新华文摘》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。
32.《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法理学思考》,载《法学评论》2001年第5期。
33.《法律推理中的基本矛盾》,载《法理学论丛》第2卷,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。
34.《论法律推理的本质特征》,载《吉林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6期。
35.《法律推理活动和学说的历史考察》,载《烟台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2期。
其他文章:
1. 《南澳地方法院陪审团审判印象》,《法制日报》2017年7月12日、7月19日、7月26日、8月2日、8月9日、8月23日、8月30日法学院版连载。
译文:
1.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“刑事诉讼的法理和政治基础”,张保生、李哲、艾静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2007年12月,第15卷,第1、2期合刊。
2. 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“相关性和可采性”,张保生、强卉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0年第3期。
3.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“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和意义”,张保生、张月波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0年第4期。
4.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“证据法、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”,张保生、冯俊伟、汪诸豪译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0年第6期。
5.[美]戴维·伯格兰:“证据法的价值分析”,张保生、郑林涛译,载《证据学论坛》第13期(2007年)。
6. 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“民事诉讼推定再思考”,张家骥译,张保生校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1年第4期。
7. [美]罗纳德•J.艾伦:“证据与推论/概率与似真性”,张月波译,张保生校,载《证据科学》,2011年第5期。
8.[美]罗纳德•J. 艾伦:“排除规则的困难”,郑飞、强卉译,张保生校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2年第6期。
9. [美] 罗纳德•J.艾伦:“证明责任”,蒋雨佳、强卉、张姝丽译,张保生校对,载《证据科学》2011年第5期,第19卷。